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著名史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亲笔题刻《燕然山铭》。一直以来,“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都被认为是汉民族的最高军功,也成为中国历代英雄豪杰或者诗人骚客所梦想或吟诵的对象。王维说“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李白说“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范仲淹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但燕然山到底在何处,一直无定论。
2017年8月,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宣布,蒙古国中戈壁省的一处摩崖石刻,被中蒙两国联合考察队确认为班固所作《封燕然山铭》。
《燕然山铭》原刻
据研究人员透露,这处位于蒙古国中戈壁省偏西南杭爱山一支脉向南突出的岩石上的石刻,早在1990年就被避雨的牧民发现,但当地专家始终无法完成对石刻内容的解读。2014年,蒙方把这一情况告诉中国内蒙古大学著名蒙古学家齐木德道尔吉,并邀请他到蒙古国进行实地考察。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进行了实地踏察。
考古工作者在整理保护《燕然山铭》
齐木德道尔吉说,石刻中的260多个汉字已解读出220个。史书中记载的《封燕然山铭》是290多个字——差的几十个字,基本是古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像“盖”这种助词等。史书中的文章,很可能是在凯旋后,由刻石版润色而成。《汉书》中对铭文的记载,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