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是19世纪初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曾在诗中热烈地表达祖国的爱,他的作品对欧美诗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就是这位深深眷恋自己祖国的诗人却在 1816年离开祖国远走他乡,并从此黄鹤一去不复返。为什么拜伦如此坚决地离开家乡选择长期漂泊?这在史学界和文学界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论题。
拜伦
按照英国史学家麦考莱的看法,拜伦的出走是由于英国上流社会的毁誉。1815年1月,拜伦与宪尔班克小组结婚。但一年后,这次仓促的婚姻即以妻子离家分居而告结束。消息传开,拜伦发觉他一夜之间便已身败名裂。把婚姻制度的神圣视为信条的中产阶级齐声谴责拜伦的残酷无德,上流社会的沙龙更是视之为魔鬼怪兽,把诗人拒之门外,这同《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刚出版时的情形相比真是天壤。
上流社会的沙龙离婚之后的拜伦被排挤在沙龙之外
另一种说法认为拜伦的政治思想不被英国统治阶级认同。拜伦的各种传记作者竭力掩盖拜伦与英国统治阶级之间的鸿沟,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拜伦在议会里的大胆演说,他的诗歌所表现出的政治及宗教方面的自由思想,使统治阶级对他恨之入骨。于是他们在诗人私生活方面制造种种“丑闻”,挑拔他妻子同他离异,唆使社会舆论谩骂拜伦是叛徒、国王的诽谤者、道德的破坏者、拿破仑的颂扬者等等,使诗人在社会上处处受到责难和毁誉。
《云海漫游者》画家笔下的云海漂泊者正可作为拜伦的写照
对此,拜伦认为:“如果那些低语、私议和传言是真的,我对英国是不合适的。如果不是真的,英国对我是不合适的。”所以说,表面上拜伦最终是由于被迫害而不得不离开英国,“其实,他是被英国统治阶级逐出自己的祖国的,”这是一个比较可靠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家庭变故。拜伦因婚烟生活的破裂而一落千丈,成为众矢之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被迫流浪异乡,到异国他乡去追寻自己真正的生活。
尽管各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但愿学者专家们能找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拜伦如此决绝的原因,给喜欢拜伦的人们一个满意的答复。